“化工產品/材料等配方分析在實際研發(fā)和生產中有用嗎?”這個問題,眾多企業(yè)和科研單位用他們不斷換代升級的產品和科研創(chuàng)新成果給出了肯定的回答。多年來,材料分析技術、分析化學及其應用理論一直被重視和發(fā)展,成為很多高校的必修課之一。而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yè)開始注重自身研發(fā)實力的提升,加大分析技術人才引進和先進分析儀器采購的力度,也從側面肯定了成分分析技術的重要性。
本文將從兩個方面,對“配方分析”服務,是否能夠有效地幫助我們開展化工、材料等產品的配方研發(fā)和生產進行討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配方分析”為什么解決不了問題?
首先,提到“配方分析、配方還原”等字眼,我們收到了一些關于配方分析的“無用論”。在與使用者簡單交流后,我們總結了幾種最常見的“無用論”產生的原因:
1.服務機構夸大成分分析作用,誘導使用者相信“分析=還原”,合作最終變成“一錘子買賣”;
2.服務機構不具備樣品成分綜合分析的各項軟硬件條件,無法實現(xiàn)最合理的分析測試方案和數據分析。其中,硬件缺失,無法保證數據良好的重現(xiàn)性;軟件缺失,對所分析產品知識積累不夠,無法準確解析數據;
3.委托人沒有化工產品研發(fā)生產經驗,不想投入精力進行產品研發(fā),僅指望借助外力解決技術難題;
4.委托人對成分分析技術的應用原理和過程了解較少,對分析結果應用能力不強,只依靠“最終結果”;
5.服務機構未能對使用者進行指導和技術交流,幫助其有效地解讀報告中的各項信息并加以利用,從而使分析結果的利用價值最大化。
二、“配方分析”價值所在?
1.配方分析≠配方還原。
一般配方分析服務是借助分析測試手段,對樣品當前成分信息進行分析,得到相應數據,對數據進行解析得到成分列表。此過程很難精確還原產品調配時的原料、配比及合成或復配時的工藝條件。同時,分析機構設備的準確性、操作人員責任心/技術水平/產品經驗、售后服務決心等也會影響最終分析報告的參考價值;
2.沒有工藝的配方就像沒有代入因子的公式。
在配方公式中代入不同的因子得到的答案完全不同。對產品生產工藝不了解,可能拿著配方也不知如何去配;略有了解后對照配方能配出大致產品;有了較深行業(yè)經驗后,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原料的選擇和配比調整,得到或接近想要的產品;行業(yè)資深研發(fā)者已對基礎配方爛熟于心,往往被冰凍三尺的難題所限。所以,“配方”這個“公式”到底有多大的價值,常見仁見智,在不同的人手中得到不一樣的結果,何況指示一份分析報告。
3.被忽略的分析過程。
針對分析報告本身,結果是分析人員給出的答案。但只關注答案,會錯過解答過程中產生的智慧火花。只有了解成分分析的思路設計、前處理方法、所選儀器的特點和數據統(tǒng)計方法、技術人員的數據解析依據等,我們才能明白產品在分析完成前經歷了什么以及答案如何得到。這樣才能真正知道我們得到的答案的參考價值。
4.配方分析的應用價值。
前面列舉了配方分析的局限性,但就像上文開頭所述,無數科研過程已經用事實肯定了分析技術的價值。作為產品研發(fā)的基礎階段,通過大量仔細的目標樣品成分分析,能夠迅速積累相關的成分體系基礎知識,了解最新最符合實際應用需求的技術信息,了解導致產品不同性能的根本原因是否與其中未知的成分有關等。
在化學藥劑、材料領域,除了配方本身,原料選擇、配置工藝、量產工藝、成本控制、產線應用的問題及解決、廢料回收利用、環(huán)保問題等都是需要周全考慮的因素。以此觀之,指望“分析破解”來解決化工產品的生產問題,可謂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