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
本標準提出了一種評價覆蓋層和基體金屬受腐蝕破壞的評級系統(tǒng)。本標準描述的評級方法用于評價覆蓋層外觀,以及試板或試件的主要表面經受性能試驗后的腐蝕程度。
用保護評級(Rp)和外觀評級(RA),這兩種互相獨立的評級來記錄表面的檢查結果,稱之為性能評級。
記錄試樣表面評級時,如果需要表示缺陷的類型和嚴重程度,應使用約定的缺陷類型代號和缺陷程度代號來記錄這些信息。
當只需要保護評級(Rp)時,允許省略外觀評級(RA)。其表示方法是在保護評級后面接一短橫線
(Rp/一),以表明省略了外觀評級。
4缺陷類型
缺陷可能既影響保護評級(Rp),又影響外觀評級(RA)。在這種評級系統(tǒng)中,保護評級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評級,而外觀評級可包括具體的缺陷及表示其嚴重程度的數(shù)字評級。
缺陷一覽表見表2。當記錄具體的缺陷時,也可補充此表。
缺陷指凹坑腐蝕、針孔腐蝕、覆蓋層的全面腐蝕、腐蝕產物、鼓泡和覆蓋層的任何其他缺陷。部分缺陷,如鼓泡可能與覆蓋層、基體金屬、覆蓋層與基體金屬的界面或覆蓋層中層與層之間的界面有關。
其他缺陷雖然只是輕微的腐蝕,但對外觀有顯著的影響,如斑點、失光、開裂等。
雖然采用了精細的機械加工方法,但是基體金屬表面的缺陷,例如,擦痕,孔隙,非導體夾雜,軋痕和模具痕,冷隔和裂紋等,仍然會對覆蓋層性能產生負面影響,應對這樣的缺陷作出記錄并單獨進行評級。
因為某些缺陷的重要性可能取決于覆蓋層對基體金屬呈陽極性還是呈陰極性,所以要切實記錄覆蓋層體系。
應注意在暴露中缺陷的發(fā)展狀況,如覆蓋層的起皮或脫落,這表明基體金屬的預處理或覆蓋層涂覆可能存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