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IE85:1989的太陽光譜定義中,表4通常用作基準。在CIE85:1989的表4中,相對大氣質量為1.0,標準溫度和壓力下臭氧柱壓為0.34cm,可析出水蒸氣壓力為1.42cm(在1個標準大氣壓和溫度為0℃時測量所得)時,300nm~2450nm波段的總太陽輻照度為1090W/m2。表1顯示了在這些大氣條件下,光譜的紫外、可見光和紅外區(qū)域中總太陽輻射的寬波段光譜輻照度。這表示的是在春分或秋分的晴天,接近中午時在赤道位置水平放置的暴露材料可以獲得的最大總太陽輻照度。氙燈的直接輻照中含有相當大量的短波紫外輻射,這在太陽輻射中并沒有。適當選擇這些輻射源的過濾器,可以濾除大部分短波長輻射。然而,一些過濾器允許少量但重要的短波長(<300nm)輻射通過。選擇熒光燈具有與太陽輻照中特定紫外區(qū)域相對應的光譜輸出。氙弧在適當過濾后發(fā)出的輻射,其光譜能量分布與包含紫外和可見光區(qū)域的平均太陽輻照很相似。CIE85:1989提供了典型大氣條件下的光譜太陽輻照度數(sh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可以用作比較實驗室輻射源與日光的基礎。過濾氙弧輻射的數(shù)據(jù)已在CIE85:1989的表4中給出。然而,1989年出版的CIE85仍然有幾個缺點:全域太陽光譜能量分布起始于305nm,之后增量部分相當粗糙,而計算代碼已無法獲取。因此,對CIE85的修訂工作已經(jīng)努力了多年。CIE85:1989中定義的參考光譜在表4中可以利用SMARTS2模型(簡單的陽光大氣輻射傳輸模型)進行重新計算。而重新修訂的基礎是更新后的測量數(shù)據(jù)和改進后的計算模型(SMARTS2模型)。最近,一種以海拔2000m的大氣條件為基礎的替代標準太陽光譜已經(jīng)建立起來。該太陽光譜的定義在ASTMG177中可以找到。它是利用SMARTS2太陽輻照模型計算所得。而ASTMG173提供了計算太陽光譜輻照度所需的程序和資料。SMARTS光譜模型可以可靠地重現(xiàn)CIE85中表格的內容,而且結果非常相近。表A.1比較了ASTM G177和CIE85:1989中表4定義的太陽光譜所用的基本大氣條件。
試驗要求(部分):1.程序Sa1:周期為24 h,8 h照射,16h黑暗,按要求重復每周期的總輻照量為8.72(kW·h)/m2,接近于最嚴酷的自然條件。當主要關注熱效應時采用程序Sal。2.程序Sa2:周期為24 h,20 h照射,4 h黑暗,按要求重復每周期的總輻照量為21.8(kW.h)/m2,當主要關注降解效應時,適用本程序。3.程序Sa3:連續(xù)光照,按要求程序Sa3是一個簡化的試驗,適用于循環(huán)熱應力不重要且只評價光化學效應的情況,該程序還適用于評價熱容量小的試驗樣品的熱效應。GB/T2423.24-2022包括兩個試驗部分:太陽輻射試驗和氣候老化試驗。其中太陽輻射試驗是通過模擬地面上的太陽輻射,對產品在高溫高輻射環(huán)境下進行測試,以測試產品在此類環(huán)境下的性能和可靠性。氣候老化試驗則是通過模擬自然氣候條件,對產品在高溫高濕、高溫低濕等環(huán)境下進行測試,以測試產品在不同氣候環(huán)境下的老化特性。該標準適用于各種電子、電器、機械和化工產品的試驗,旨在提高產品的耐久性和可靠性,以滿足不同環(huán)境下的使用需求。